张楠: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大有可为
近年来,中国的电子政务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虽然由于《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的评价方式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重点有一定差异,过去十年我国在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中排名徘徊不前。但在2020年发布的《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中,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在193个联合国成员国中位居45名,相比上一次评估成绩大幅提升了20名。今年联合国评估主题为“数字政府助力可持续发展十年行动”,关注数字政府在推动创新、提升效率和提出解决方案等方面的广泛作用。此外,面对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引发大规模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还补充了疫情期间各国电子政务应对情况。这表明,无论是在可持续发展还是应对新冠疫情等突发事件上,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都经受住了实践的考验。
总体来讲,电子政务在我国的发展已经走过近40年的历程,从“在政府管理中使用计算机”到“最多跑一次”,从政务上网到政务服务,电子政务的不断优化发展之路,也是我国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之路。最近一段时间,我国电子政务发生了如下四方面变化:
首先,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的初步建立,国家级政务服务入口得以打通。2019年“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在中国政府网上线试运行,实现了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各地区各部门政务服务平台的互联贯通,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了便利。虽然实际在线办事时还会链接到各地方政府的平台,但实现入口统一仍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放管服”改革使国家级政府网站服务内容日益丰富完善。中国政府网开通了“优化营商环境”专栏和“互联网+督查”平台,将地方典型经验做法和待整改曝光汇集在国家层面,通过听取企业群众意见建议和通报相关情况,不断深化我国“放管服”改革。
再次,“提速降费”“三网融合”“5G战略”等措施推动了城乡信息化基础设施。从2018年开始,联合国采用“移动宽带活跃用户”代替“无线宽带用户”测量电信基础设施指标。在此期间,我国移动互联网取得了快速发展,截至2019年底,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13.19亿,占据全球网民总规模的32.17%。从2016年不断攀升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红利逐渐显现。
最后,电子政务也在我国本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疫情期间我国政府通过打通多领域、多部门的政务和社会数据资源,大幅提升了信息的采集、处理、校验和使用等方面的效率和便捷性。
去年年底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明确“加快建设数字政府”,电子政务发展因此迎来新契机。“十四五”将是电子政务突破和转型的关键阶段,未来数字政府和电子政务建设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进一步发展与创新:
第一,加强集约化建设,从统一入口到资源融通。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建起来”以后,当务之急是“用起来”。通过加强资源融合共享,推动实现一体化服务提供和整体性政府建设。第二,加强数据应用,驱动服务优化。数据汇集不是建设政府平台的目的,通过数据应用和服务优化的不断迭代,推动政务服务数据治理创新。第三,固化创新成果,推动疫情期间电子政务经验常态化。新冠疫情期间,公众在线交流和在线服务应用的习惯得到进一步培养,政府数字化转型进程也随之加快。疫情期间电子政务取得的数据融合成果和协同机制不应昙花一现,政府应建立常态化机制固化现有创新成果。第四,兼顾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保障电子政务长效发展。疫情期间数据应用快速发展也带来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挑战,如信息泄露、数据过度采集等。兼顾政务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围绕刚刚出台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加快相关制度设计,是电子政务长效发展的重要保障。(作者是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文章来源:《电子政务》 网址: http://www.dzzwzz.cn/zonghexinwen/2020/1029/417.html